春花漫山开,喜报随春来。绵阳非遗迎来了好消息——由农村农业部等7个部门共同研究确定的全国首批“乡村工匠名师”拟认定名单中,绵阳市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羌族水磨漆艺”传承人朱红志榜上有名,成为绵阳市唯一入选的传承人。
根据《乡村工匠“双百双千”培育工程实施方案》,由农业农村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妇联共同研究确定了第一批乡村工匠名师拟认定名单,旨在弘扬传统技艺所蕴含的文化精髓和价值,活态传承发展优秀传统乡土文化,顺应乡土人才成长规律,激发乡村工匠内生动力,扶持乡村工匠领办创办特色企业,打造乡村工匠品牌。
朱红志,羌族,北川白什乡人,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羌族水磨漆艺”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也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农村手工艺大师(2017)、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2019)、北川羌族自治县政协委员、绵阳市十大工匠(2016)。
作为羌族水磨漆艺代表性传承人,自1979年以来,他一直从事羌族水磨漆艺相关工作,倾注了全部心血,至今已坚守水磨漆艺传承发展事业44年。
朱红志创作的水磨漆艺相关产品畅销国内外,推进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拓了生漆、木材、文创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水磨漆全产业链发展,有效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致富增收。
面对技艺濒临失传的困境,朱红志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推广传承非遗上面。多年来,为百位传承人和近万名高校师生讲授水磨漆艺,毫无保留传技授艺。如今,水磨漆艺更是走进了绵阳市内各景区展示、展演、宣传,在多个景区设置固定展示点,以实物展览、技艺展示、培训教学等方式推广传统文化,成为了研学、游学的重要打卡点和风光带,为“非遗+文旅”注入了不竭动力。
羌族水磨漆艺,主要原料以生漆为主,我国发现和使用天然生漆可追朔到公元前七千多年,据史籍记载“漆之为用也,始于书竹简,而舜作食器,黑漆之,禹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画其内”。
水磨漆艺作品制作全部由手工操作完成,其工艺涂层要求较高,技术难度大,装饰性强,需经过盖面漆画、抛光等几十道工序,周期长。
目前,朱红志在传统水磨漆艺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水磨漆工艺,继承了羌族民族绘画特色,并开创了擦色贴金、镶嵌、漆雕和堆漆,突破了简单的线条和花纹的局限,广泛地与金石篆刻艺术,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结合起来,极大地丰富了水磨漆的文化内涵,提高了文化品位,发展了水磨漆绘画技术,注册了相关的发明专利,先后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使古老的非遗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来源:绵阳市非遗保护中心
编辑:李金骏
校队:肖 欣
初审:唐 鲲
签发:徐正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