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诞辰于北川羌族自治县(原石泉)禹穴沟刳儿坪,后奉命继承父业治水,足迹遍布中华大地,历时十三年,终于成功治理了洪水。大禹的“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勇于探索、务实求真的科学精神,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九州一家共谋发展的大团结精神,艰苦朴素、勤政廉洁、身先士卒的优良作风和高尚品质,感召着华夏子孙。历朝历代,特别是明清以来,为了弘扬大禹精神,歌颂大禹品德,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官民同祭大禹的祭祀习俗之风日盛,一直沿袭至今。
发布时间:2024-06-06 来源:北川文化馆 阅读次数:1089碉楼,羌语为“邛笼”。早在2000年前,《后汉书西南夷传》就有羌族人“依山居止,垒石为屋,高者至十余丈”的记载,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羌人就盛行用石头建造房屋。
发布时间:2024-06-06 来源:北川文化馆 阅读次数:862羌族罐罐茶制作技艺是羌族人古老的制茶技艺。选取茶树新稍往根部一尺长左右的茶树枝,使用烫、剔、洗、揉、剪(切)、晒等技法将茶制好,制好的茶装入土陶坛子中保存。煮制时用高五寸、口径三寸左右的土陶罐,置于火塘边加水及茶叶煨煮,水开后加入荞麦面、酥豆、青稞等五谷杂粮及羊肉、小鱼干等,煮好后或加入盐巴、蜂蜜等调味品进行调味食用。
发布时间:2024-06-06 来源:北川文化馆 阅读次数:899北川山势陡峭,羌人都聚居在大山区,以前都就地取材,以当地的片石浆砌而成石碉房。石碉房具有民居和军事防御之功能,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羌人逐渐放弃了石碉房,选择了吊脚楼。但他们仍然保持了对石头的偏爱,住房的保坎、隔墙往往都用石头砌成。
发布时间:2024-06-05 来源:北川文化馆 阅读次数:925“沙朗”,羌语称“沙朗”,汉意“载歌载舞”,是羌族同胞群众性自娱自乐的圆圈歌舞,它是由祭祀舞演变而来的。羌人好歌舞,习惯于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心声和美好的愿望,在丧葬、节会、节日庆典时围成圆圈边跳边唱。随着羌人们的代代传承和时代的发展,羌族沙朗成了一种自娱自乐性较强的集体舞蹈形式。
发布时间:2024-06-04 来源:北川文化馆 阅读次数: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