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农历六月初六,第四届海峡两岸大禹文化交流活动暨2022(壬寅)年大禹诞辰祭祀典礼在大禹故里北川羌族自治县隆重举行。
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结合、两岸共同祭祀的形式,缅怀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弘扬 “公而忘私、艰苦奋斗、科学创新、民为邦本” 大禹精神,让两岸同胞在寻根问祖中增进文化与血脉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和文化自信,在推动台湾与绵阳、北川经贸与文化交流合作中,厚植同胞情谊、实现合作共赢。
九时五十分,2022(壬寅)年大禹诞辰祭祀典礼正式开始。鸣铳9响,击鼓撞钟,代表14亿炎黄子孙的共同敬意以及对神州大地国泰民安的美好祝愿。随后,现场逐一开展向大禹敬献花篮、敬献羌红,恭读祭文、行礼、颂歌献舞等流程,现场华夏儿女全体肃立,手持羌红、面向大禹行礼祭拜。
本次活动历时3天,除举办开幕式、祭祀典礼外,还包括海峡两岸(北川)投资推介会、川台农文旅融合发展北川交流会、两岸大禹后裔禹里行以及民间祭祀、网络祭祀、台湾民意代表高金素梅女士助学金发放仪式等。
大禹,是继炎黄之后又一人文始祖,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治洪水、建夏朝,丰功伟绩,名垂青史。农历六月初六祭祀大禹,在北川有着悠久的历史。据《竹书纪年》等大量史籍记载,4000多年前,大禹诞生在北川境内,县内至今集中完好地保存着扬雄、李白、颜真卿等历史名人题写的有关大禹的题刻,祭祀大禹的禹王庙遍布全县各地。北川祭禹习俗最早可追溯到夏朝,在清朝乾隆年间达到鼎盛。千百年来,祭祀大禹的习俗在北川从未间断。
北川是大禹故里,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历史悠久,禹羌文化厚重。“禹的传说”“大禹祭祀”被列为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近年来,北川大力弘扬大禹精神、传承禹羌文化,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全国首个“中国大禹文化之乡”,被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确立为“大禹祭祀地”。2017年,北川县地震遗址保护区获批设立“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北川与台湾的交流合作更加紧密。自2019年连续四年举办海峡两岸大禹文化交流活动,更让北川成为两岸同胞寻根问祖之地,“大禹故里、中国羌城、大爱北川”形象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