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年是四川省羌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于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庆祝活动,一般为三至五天,有的村寨要过到十月初十。庆祝活动大体由祭祀和娱乐两部分组成,由寨子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或释比主持。羌族人民祭拜天神、祈祷繁荣,展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对自然的尊重,并促进社会和谐、家庭和睦。
节日期间,各乡镇、村寨的羌民们在乡政府或释比的细心指引下,村民们身着节日盛装,举行庄严的祭山仪式,杀羊祭神。然后,村民们在释比的带领下,跳皮鼓舞和沙朗舞。活动期间,释比吟唱羌族的传统史诗,乡村(寨)里的人们则唱歌、喝酒、互赠美食,尽情欢乐。
县城内,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由县文化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全县庆羌年活动。首先是祭祀,释比带领各民俗文化巡游队伍在禹王广场祭祀塔前举行庄严的祭祀仪式;然后进行非遗项目展示展演、民俗歌舞展演、“禹风羌韵”摄影书法美术交流、民俗文化展演、羌年文创产品展览等活动;新年之夜,举行“羌城之夜”沙朗篝火晚会。
通过庆祝新年,羌族的传统、历史积淀和文化信息得以继承和传播,族人的社会习性得以巩固,羌族人民也借以表达了对所有生灵、对祖国和对祖先的尊重与崇拜。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羌族人根据天象星座、日月星辰,以农耕规律为依据,归纳出古老的羌族历法,即每年冬至后便是羌族新的一年的开始,为了和汉族的春节区别,称为“羌年”。“羌年”在羌语称“日麦节”,是羌族一年中庆丰收、送祝福、祈平安的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去,每当“羌年”来临,各家各户忙着杀猪宰羊,祭祀祖先和天神。“羌年”当天,全寨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带上祭品、咂酒和食品聚集野外参加庆祝活动,活动一直持续到深夜。
由于历史原因,庆羌年活动曾一度中断。1986年,在北京的部分羌族同胞倡议恢复“羌年”,得到国家民委的支持。1987年农历十月初一,四川省民委在成都举行了“文化大革命”后首次庆“羌年”大会。自此,各羌族聚居区统一以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为“羌年”,并开展庆祝活动。北川羌族人民庆羌年活动大体由祭祀和娱乐两部分组成,由寨子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先宰杀牛羊祭祀天神,感谢上天,驱除邪恶;继而由四名壮汉抬着天神的象征—白石,重任随同遍游全寨;接着男女老少在草坪上围成一个个圈圈载歌载舞、开饮咂酒、互赠美食,共祝新年。
2009年10月,“羌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北川羌年庆祝活动就主要以县、乡(镇)为单位举办,活动内容以娱乐、商贸为主。尤其是在县城举行的全县庆羌年活动最为隆重,它与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成果展一并举行,活动内容包括祭祀、非遗项目展示展演、民俗歌舞展演、“禹风羌韵”摄影书法美术交流、“羌城之夜”沙朗篝火晚会及民俗文化展演、羌年文创产品展览等,即宣传展示了羌年民俗活动的内涵,又有力地促进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