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民歌(山歌、嫁女歌、民间小调等)

发布时间:2019-04-29

北川羌族民歌的音域不宽,除部分高腔山歌外,一般均在八度以内,很少超过十度,原始古朴,易记易唱。音阶调式最多的是五声音阶的徵调式,它是北川羌族民歌的基本调式。其次是五声商、羽调式,再其次为五声宫调式,角调式少见。六声音阶在部分歌曲中也有出现,给旋律增加了一定的色彩。曲调结构短小而完整,多为二句体、四句体的单乐段分节歌曲式。下滑音或其它装饰音反复出现、结束句或半终止处多用装饰音或下滑音收束,很有特色。歌词结构多以七言四句为主,具有浓烈的劳动生活气息,鲜明的劳动人民形象和赋、比、兴的创作手法,生动的语言,歌唱的韵味都体现在歌词之中。啊、喂、呃、嘞、咳、哟、哦、喏、喔、嗬、娓等无多少词意的衬词的大量运用,是北川羌族民歌的特色之一,差不多每首歌都加有衬词,还有用植物、地名、装饰品、吃食、锣鼓经等作衬词,整齐的七言民歌极为少见。
北川羌族民歌有情歌、山歌、风俗歌、酒歌、劳动歌、巫师歌、耍山调等。情歌,是羌族青年男女进行交往交流时所唱的歌曲,以对唱和独唱为主,乐句结构完整,音乐形象集中,词意富于比兴,很易上口。山歌,是长年居住在深山密林中的羌人在劳动或工作之余时唱的歌曲,羌语称“拉那”或“拉索”,按内容和形式可分为劳动山歌和抒情山歌两种,多在劳动场合或山间田野中唱,它们流传广泛,数量极多,风格多样,节拍比较自由,由两个乐句或四个乐句组成。有的带有曲头或曲尾衬句,形成三乐句或五乐句,这类歌多是即兴演唱,音域较宽,调子高亢,较为自由,旋律较特殊,以独唱为主。风俗歌,主要是指祭祀、葬礼安魂和婚礼祝愿时唱的反映民俗、礼仪方面的民歌。祭祀民歌由宗教职业者端公说唱,歌曲曲调单纯,边歌边夹韵白或快板,类似说唱音乐。葬礼安魂歌曲是在老人逝世后办丧事时唱的哀歌,曲调单纯沉闷,或连哭带唱,内容多是叙述丧事礼仪和对死者的思念。婚礼祝愿歌又称喜庆歌,歌唱的内容大多是一些吉利、祝愿的词语,这类歌曲大多数是即兴编词,套入相同的曲调内演唱,节奏自由,句尾有委婉的拖腔,单调古朴淳厚。酒歌,是在婚、丧、喜庆、节日、请客迎宾饮酒时所唱的歌,有齐唱、对唱、独唱,唱时主客并排而坐,节奏缓慢而旋律优美,声音高吭,拖腔婉转,具有典雅朴素的优美风格。劳动歌,是羌族历史上最早的歌,歌词中多以“咳、嘞、哟、嗒衣、哦、罗”等为衬词,有犁地歌、收割歌、薅草歌、撕玉米皮歌、打场歌、搂柴歌、打房背歌等,有的节拍自由,近似山歌,有的节拍规整,接近歌舞曲,有独唱、齐唱和词曲相同的重句对唱等形式。巫师歌,是巫师在请神送鬼时唱的歌,其中保存着一些古老的民间故事传说,说唱相间,并有敲击羊皮鼓的间奏。耍山调,是一种体裁自由的抒情歌曲,按羌族风俗,每年农历正月初五,青年男女上山游玩,俗称耍寨子,耍山调是在这种场合所唱的歌曲。

友情链接

Links

  • pic1-1.png
  • 非遗.jpg
  • pic1-2.png
  • pic1-3.png
  • pic1-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