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窝羌族文化村位于北川羌族自治县西北青片河上游之青片乡上五村河坝里,现称西窝羌寨,是古青片羌上五族五寨中西窝、河坝里两寨之域,旧称石龙大队。全村寨72户278人,其中羌绣、羌笛、口弦、沙朗、羌族民歌等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有20余个。
境内人文风景鳞次栉比,民族特色浓厚。男子穿长袍、羊皮褂和大脚裤,打腰带,打毛麻织绑腿,脚登“云云鞋”;妇女头裹青布帕或白布帕,身着窄袖短长衣,衣领、衣襟、袖口等处均绣织各种几何图案或花卉。羌民信仰仍处于原始阶段,信仰天神、太阳神、山神、牛神、马神、树神、桥神、家神等。村内每个寨中都建有三五个俗称碉堡的祭塔,塔顶供有三五个象征神的白石,供祭祀天神、山神。村内葬俗以火葬为主,每个寨子或寨中大家族都建有火葬场,至明中叶,逐渐改为土葬。另有石椁掉棺葬(俗称“吊椁”)、石椁梭棺葬等,本寨德高望重的头人死后均建庙塑像祀,大姓寨称“尔玛菩萨”,小姓称“寨主”,青片上五族的总头人称“王爷”;无论寨子大小,人口多少,寨中栽有一棵“吊狗树”,每逢人与人,寨与寨之间发生纠纷,闹到冤不解时,拉一只狗吊在树上,双方以诅咒发誓具结,直到和解。
西窝羌寨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北川羌族自治县民族特征保持得最完整,民族民间文化最丰富,民族风情最浓郁,民族意识最顽强的羌寨。解放初期,西窝就有一支独一无二的锅庄队,那时,除春节到全乡巡回演出外还多次前往县上、专区、成都调演。“文革”中断,1982年,青片恢复了民族乡后,西窝羌寨成立了民族工作者和专家学者调研考察的重要基地。羌寨的锅庄队也先后被请到各民族乡及部分农家乐开展锅庄培训教授,每年秋季举行的沙朗节,吸引数千县内外游客和羌族文化爱好的参与和观赏。羌绣、羌笛、口弦、羌族民歌也同步开展,像火种一样迅速传遍全县各个角落,为全县民族工作的开展和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做出了史无前例的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