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紫讲故事| 第十六集 瓦尔俄足节

发布时间:2024-04-02

阿紫讲故事| 第十六集 瓦尔俄足节

今天请大家跟阿紫一起了解羌族的一个活动:瓦尔俄足,汉语俗称“歌仙节”“领歌节”,主要由妇女主持和举办,因是羌族女性为主要角色的习俗活动,当地人又称之为“羌族妇女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羌族妇女不分老幼,都要身着鲜艳民族服饰,佩戴银首饰到女神梁子祭祀塔前参加羌民族妇女的传统节庆活动。

7153cbb48f864f765edc5d2613c745be.png

 作为羌民族古老的传统节庆活动,“瓦尔俄足”起源于古羌民族多神崇拜的宗教文化。秦末汉初,羌民族从河湟迁徙定居于岷江中上游,在长期游牧、农耕文化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今天以祈祷歌舞女神莎朗姐“引歌”为主线的、有独特民俗内涵的“瓦尔俄足”。

5f8d1a5ce9377c96a456ccf90a669442.png

  “瓦尔俄足”有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日麦咪补(西羌王母)在天上见下界西戎部族妇女社会地位低下,很是震怒,于是决心积善羌家,派纳斯姐(羌语“神塔之女”)下凡,降生在一户贫苦羌民家中。

    纳斯姐的父母晚年得子,十分高兴,视其为掌上明珠。一年夏天,西王母为磨练纳斯姐不怕苦难的意志,布下一场灾难,让其父母染上痢疾先后去世,从此,纳斯姐沦为孤儿,只好弃家出走为人牧羊。纳斯姐那时刚好13岁,终日以泪洗面、悲痛欲绝,每天把羊群赶到山坡草甸上吃草后,她就用歌声思念亡父亡母驱散心中的忧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有一天,她的歌声感动了西王母,西王母便派人接她上天。纳斯姐临走时思绪万千,丢不下故去的父母,丢不下父老乡亲,更丢不下生她养她的这片土地。想来思去,她脱下了亲手绣的绣花鞋留给羌山作纪念,然后才随天兵一步一回头地飘然离去。

    她的失踪惊动了整个羌寨,男女老幼不分昼夜地边走边呼唤她的名字,寻找了三天三夜。若干年过去了,乡亲们对她的思念并没有停息,人们无论上山打柴、积肥,还是狩猎、采药,都希望纳斯姐奇迹般出现。有一年农历五月初五,一位族人在“日米柱” (地名)打猎时发现了纳斯姐那双已经石化了的绣花鞋,一时间羌寨沸腾起来,人们奔走呼喊:“奇迹出现了!”“纳斯姐变仙女了!”羌人为了纪念她,便在留下鞋子的地方修了一座祭塔,叫“酷不里”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寨子里的妇女都会自觉聚集到“酷不里”来以歌声祭祀纳斯姐,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现在的“瓦尔俄足”传统节日活动。

c32b7431d8a3bcbf8ea52206921977fe.png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石椅羌寨是没有"瓦尔俄足"这种活动的,直到寨中出了一位名叫克波的年轻人。英俊的克波是远近闻名的好猎手,有一年的夏天,他只要上山打猎,就会听到山里有美丽动听的歌声传来,那歌声悠扬婉转,他听得如痴如醉,让歌声勾去了他的魂。于是,他每天都追着歌声寻找,经过了很多日子后,终于在山里一片开满野花的草坪上发现了一双绣有美丽云朵图案的云云鞋。

    他心想:“这双云云鞋一定是那位美丽的歌女留下的,我只要守在这里,一定会等到心爱的姑娘”。克波就这样一直守着它,不知过了多少天,鞋子突然穿在了一位美丽无比的仙女脚上,他看见后马上跑过去,请求她教自己和寨子里的年轻人唱歌,仙女同意了,于是他们便相约把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定为教歌的日子,时间一到,就由猎人将全寨的青年男女召集起来到山中学习唱歌,他们很快就学会了《朗吧,朗吧》《竹科斯满》《依依泊泊》和《右米热姐》等歌曲。后来,猎人和仙女在长期的交往中以歌传情结为了夫妻。

    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因歌声给全寨人带来了欢乐,让大家都学会了用歌声传情达意,人们为了感谢猎人和仙女让她们学会了唱歌跳舞,便尊奉仙女为"莎朗女神" ,还在尔米竹山上曾经教他们唱歌的地方修建了纪念仙女的“尔米竹纳格西”(纳格西:这是一句羌语,汉语意为塔子)和纪念猎人克波的“吁嘿斯纳格西”两座神塔,之后,又约定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开展“瓦尔俄足”活动,全寨人都要在这天上山祭祀,在歌仙石塔前用唱歌对歌的方式表达心中的怀念,并祈求女神保佑全寨风调雨顺、平安吉祥。

    依照传统古规,若本寨当年有13岁至50岁妇女死亡,则当年不举办瓦尔俄足节日庆祝活动。



编辑:李金骏

校队:肖  欣

审核:唐  鲲

签发:徐正斌

友情链接

Links

  • pic1-1.png
  • 非遗.jpg
  • pic1-2.png
  • pic1-3.png
  • pic1-4.png